11月14日、15日,由新葡萄8883官网AMG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新葡萄8883官网AMG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研讨会顺利开展。首先,在综合研究中心107进行了开幕式,新葡萄8883官网AMG政府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连淑芳致欢迎词,对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其次,新葡萄8883官网AMG政府管理学院章友德教授致欢迎词,介绍了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基本情况,最后由新葡萄8883官网AMG政府管理学院杜建军致欢迎词,再次对出席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结束后,受邀嘉宾、专家们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治理三个维度做了主题发言。
一、人才培养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郇建立教授发表了以《结果为本: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实践---以北京科技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为例》为题的讲话,他首先提到结果为本教育理念的兴起,并提出OBE理念的人才方案。他将社会工作假设为应用型学科,同医学、工程学等一样。在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上,他提出“反向设计”,即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把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再围绕其业务规格,再确定教学大纲,业务规格即课程地图。其次,他提到了合理的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以及重视教学实践与核心能力,最后他提出迈向更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财大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湘树副教授发表题为《以成果为导向的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讲话。他首先提出了研究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成因总结为以下三个部分:1、无成为优秀的人的决心;2、从小到大形成被动型学习习惯;3、以考试为分数的学习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邓湘树教授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1、激发学生以成果为导向的自主学习动力;2、培养自主学习方法;3、活化导师对学生的管理机制;4、开展前置学习模式,即入学考试;5、强化自主学习的保障,如利用可用资源,激励制度评价体系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教授发表以《关于学科育人的思考》为题的主旨发言,他首先提到“日本的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据此华东师范大学也做了类似调研,及“华东师大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张文明教授强调,在教育育人中,要凝聚特色,将育人与文明联系,最终再到发展的阶段。教育引领下,培养思维导向的科学教育、前言导向的专业教育、研究导向的教师教育以及未来导向的智能教育。最后,他强调要着重培养交叉人才。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邵宁副教授发表了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为题的发言,他以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培养为例,采取长短学期制,同时采取导师制和坐班答疑制度,在社工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几点挑战。最后他以三个问题作为收尾,人才培养是谁的事,是领导?是学校?还是社会的责任?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董国礼教授分享了他对于人才培养的见解。在社会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社会学搭上经济改革的顺风车,在此基础上,他提到,对社会学研究生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两点要求,其一是选题上,必须面对,自主选择。其二在知识储备上,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体会到经验并有所准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马西恒教授发表了名为《基层治理中的政治与法治》的演讲。他提到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必须重视队伍问题和人才问题。在人才问题上,坚持党建引领,增强能力多维与弹性,注重资源整合。社会治理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多维的人才。
二、学科建设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潘彦谷发表以《服务学习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运用》为题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将服务学习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相结合,服务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将社会服务融入于专业学习及学生自我反思中,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他引入香港理工大学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公民责任感”、“贡献社会”。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唐有财教授发表了以《社会学的双重危机与迈向行动的社会学》为题的发言,他提到了社会学的双重危机:顶天既是社会建设的理论阐述,立地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指导。社会学是否能够承担上述功能?社会学的春天真的来了吗?从社会学的想象力到社会学的行动力,我们要思考如何提升社会学的行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发祥教授发表以《社会学在高质量发展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为题的主题演讲,他提出在学科发展中应当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民生的重大需求,面向学科发展的前沿视野。对标国家战略,高精尖人才需要有研究与整合能力,因此社会学学科人才培养应当与学科发展联动,既遵从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拥有国际化视野。
上海财经大学刘长喜教授从金融社会建设角度做了主旨发言,题为《金融化与好的金融建设》。刘长喜教授提到,好的金融建设是金融社工发展的巨大机遇,金融社工的重要目标就是打造好的金融社会。金融社工针对的对象群体为金融从业者。但是当下金融社工发展同样面临挑战,一方面师资紧张,另外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最后金融社工人才职业化路径尚不明晰。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郑卫东教授分享了《政法院校社会学科建设思考》。他从如何处社会学科与法律学科关系的层面入手,借助法律力量,主动靠拢,二者发展建立在学科清晰定位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得益彰。从社区矫正、监狱社工等方向重点切入,互补式发展,错位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程福财发表了《农村困境儿童保护中的专业主义困境》为题的发言,农村儿童保护是涉及儿童忽视与虐待问题。儿童保护专业发展是经由道德化实践,道德化实践缺乏政策与服务的支撑,因此在儿童保护问题上导致了多重文化困境。一方面,保护脱离中国社会文化的实际,另一方面,缺乏政策服务的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郇建立教授在15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慢性病的社区干预—美国斯坦福五城市项目》,通过调查城市概况,干预措施,设置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的成效、经验教训以及对中国慢性病干预的启示。
西南财经大学潘彦谷也分享了名为《校园欺凌与青少年行为问题:自尊、亲子依恋以及性别的作用》的研究。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校园欺凌都是普遍难题,他分享了“社会生态—素质压力模型”,其中校园欺凌是压力事件,家庭环境是微观环境,自尊是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问题行为是发展结果。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自评+他评,学生+家长的模式,最后研究结论为父亲在孩子遭受校园霸凌后主要带来情绪安全感,是主动应对,母亲主要提供安慰作用,是被动支持。因此性别在亲子依恋上有影响。
三、社会治理
华东师范大学徐赣丽教授从社会治理层面分享了《侗族的公共空间与村民的公共生活》研究课题。她提到侗族属于乡村治理中高度自治个案,重构公共空间其实就是在续写文化作品,打造文化课堂。研究结论显示公共空间生成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内在动力,即群体意识,集体意识突出,聚族而居。其二是物质基础,侗族空间的物质基础是乐捐。积善助寿,大公无私。正如涂尔干所说:集体情感只有固着于某种物质对象时,它本身才能被意识到。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张琼文老师分享了名为《社区治理实践与人才培养--以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专项资金运作为例》,她首先从问题出发,经济社会转型,人口迅速增长,居民诉求多样,社区治理能力低下,资源不足。通过社区公共财政资金的手段,旨在达成直面民生需求,解决社区无钱办事的问题,以财政资金为引,撬动社会资源,促进居民参与,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汪华教授发表了名为《政治动员、地方性知识与区域团结的困境--基于长三角协同治理的实证分析》的报告,他提到现在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1、在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国家在这个领域先后数次推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但是最终都未能持续走下去,为什么?2、如何理解不断被建立、同时又难以持续的区域合作?在区域合作制度上,“全局意识”,“一盘棋”遭遇的困境。汪华教授本次研究发现结果为一个悖论。即基于国家意志的政治动员既是区域一体化能够不断被发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的一个潜在致因。(李啸文撰稿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