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裘欣璐发布时间:2021-10-21浏览次数:1838

 

课程

编号

21D012001

课程名称

中文:  刑法学总论

英文:  Criminal Law

教学目的及

要求

 

教学目的:

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以掌握我国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和分析刑事案件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培养分析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具备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思维方式,为毕业后能较好的适应刑事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 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基本体系与基本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刑法学理论的渊源与历史发展,适当介绍国外尤其是大陆法系刑法学理论的范畴与观点,引导学生能进行初步的比较学习,初步具备刑法理论学习的自主立场。

2. 处理好刑法学教科书所主导的刑法学主流观点与理论界观点多样化的关系,在重点讲授主流理论观点的同时适当兼顾不同观点的介绍,力求拓展学生的开阔视角与多元思维,避免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对刑法学的僵化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理论争议的意识。

3.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具体内容,培养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技能。将刑法学的理论讲授与案例学习结合起来,使刑法学的学习能够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实践,同时适当注意结合国家级法律考试的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能够参与到此类考试的能力。努力为刑法学理论教学契合社会的现实需要构建一个初步的平台。

 

 

 

 

 

 

 

 

 

 

 

课程

内容

、学

时分

配及

教学

要求

 

 

 

 

 

 

 

 

 

 

 

 

 

 

 

 

 

 

 

 

 

 

 

 

 

 

 

 

 

 

 

 

 

 

 

 

 

 

课程

内容

、学

时分

配及

教学

要求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4学时)

第一节  刑法与刑法学的概念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第三节  刑法的创制与完善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第五节  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

 

教学要求:

了解:刑法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对象,刑法学体系与刑法的相互关系,研究刑法学和刑法的方法和意义;我国刑法的制定依据,我国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体系的特点;我国刑法的创制过程;

理解:我国刑法的各种解释及其作用;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

掌握:刑法的概念及其本质。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刑法学?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有哪?

2. 什么是刑法?刑法的本质是什么?

3. 怎样才能学好刑法和进行刑法学研究?

4.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5. 刑法的解释有哪些?怎样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6. 怎样理解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第二章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3学时)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在刑法中的意义;

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

掌握: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种类与体系。

 

问题与思考:

1. 确定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标准是什么?我国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2. 怎样认识罪刑法定原则?

3. 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 什么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其意义如何?

 

第三章   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3学时)

第一节  刑法上效力范围的内涵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三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教学要求:

了解:刑法上关于效力范围的理论观点;

理解:刑法上的溯及力若干原则;

掌握:掌握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上的法律规定。

 

问题与思考:

1.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有哪些具体规定?

2. 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基本上采取什么原则?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2学时)

第一节  犯罪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理论变迁

第四节  犯罪构成的要件及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的基本概念;

理解:犯罪构成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犯罪构成与犯罪情节的关系;

掌握: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的基本概念。

 

问题与思考:

1. 怎样认识犯罪的本质?

2.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3. 什么是犯罪构成?它与犯罪概念的相互关系如何?

4. 怎样理解犯罪情节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5. 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构成的研究有哪些新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犯罪客体         2学时)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和种类;

理解: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相互关系;

掌握:犯罪客体在犯罪认定中的作用。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犯罪客体?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何在?

2. 犯罪客体有哪几种类型?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3. 怎样理解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4学时)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危害结果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它要素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

掌握:犯罪客观要件的基本要素和其他要素的内容。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要件?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2. 怎样认定作为与不作为?危害结果在刑法上的意义如何?

3. 怎样研究和解决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4. 怎样理解客观要件的其他要素在定罪中的作用?

 

第七章   犯罪主体          4学时)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意义与概念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与刑事责任能力相关的要素

第四节  刑法上的身份

第五节  单位犯罪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

理解:特殊主体在刑法中的作用;刑法上的身份犯;

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犯罪主体?研究犯罪主体的意义何在?

2.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是怎样规定的?

3. 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有什么具体规定?

4. 怎样看待(法人)单位犯罪?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4学时)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无罪过事件

第五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

理解: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在刑法中的意义;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掌握:犯罪故意的概念与特征;犯罪过失的概念与特征。

 

问题与思考:

1. 如何理解犯罪主观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2. 什么是犯罪故意?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特征及区别?

3. 什么是犯罪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4. 什么是意外事件?如何区别意外事件与疏忽过失?

5. 怎样掌握犯罪目的与动机的概念及两者的作用?

6. 怎样解决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行为性质?

 

第九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4学时)

第一节  排除犯罪的事由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

 

教学要求:

了解:其他排除犯罪事由的种类及其成立的条件。

理解: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性质和意义;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界限;

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应当具备的条件。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掌握防卫适当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2. 何谓无限防卫权?

3. 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掌握避险适当与避险过当的界限?

4. 如何掌握其他排除犯罪事由应具备的条件?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5学时)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教学要求:

了解:故意犯罪过程中各种犯罪状态的概念;

理解:犯罪的停止形态与犯罪阶段的关系

掌握:各种犯罪状态的构成条件和对它们的处罚原则。

 

问题与思考:

1. 研究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状态有什么意义?

2. 什么是犯罪的预备?犯罪的预备与犯意的表示有什么区别?

3. 什么是犯罪的未遂?怎样理解犯罪未遂的三个基本特征?

4. 什么是犯罪的中止?怎样掌握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5. 什么是犯罪的既遂?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怎样?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4学时)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教学要求:

了解共同犯罪的理论争鸣

理解:片面共犯的概念

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形式;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我国刑法中共犯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问题与思考:

1. 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2. 共同犯罪有哪些形式?

3. 共同犯罪人有哪些分类方法,我国的分类以什么为基准?

4. 主犯、从犯有哪些形式和特点?

5. 如何掌握教唆犯的概念、构成条件和处罚原则?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5学时)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与判断标准

第二节  实质一罪的认定

第三节  法定一罪的认定

第四节  处断一罪的认定

第五节  数罪的类型

 

教学要求:

了解: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如何运用这一标准认定特殊形态犯罪的罪数;

理解:一罪的分类与具体种类的构成条件

掌握:想像竞合犯;吸收犯;牵连犯。

 

问题与思考:

1. 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2. 实质的一罪包括哪些形态?

3. 法定的一罪包括哪些形态?

4. 处断的一罪包括哪些形态?

5. 想像竞合犯的特征是什么?

6. 牵连犯的特征是什么?

7. 吸收犯的特征是什么?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2学时)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说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产生与实现

 

教学要求:

了解: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点;

理解: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和法学根据;刑事责任的产生与实现;

掌握: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

 

问题与思考:

1. 刑事责任的内涵是什么?它与其他法律责任有何不同?

2. 刑事责任的根据有哪些?

3. 我国刑法上刑事责任的实现形式有哪些?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2学时)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刑罚的概念、特点;

理解:刑罚的功能;

掌握:我国刑罚的目的。

 

问题与思考:

1. 刑罚与犯罪有什么内在联系?

2. 如何理解刑罚功能与刑罚目的之间的关系?

3. 我国刑罚的目的有哪些?

4. 如何实现刑罚目的?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2学时)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说

第二节  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刑罚体系的组成和特点;

理解:主刑和附加刑的含义及其适用对象、方法;

掌握:各种刑罚种类的特点。

 

问题与思考:

1. 我国刑法规定主刑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哪些犯罪分子?

2. 我国刑法为什么要保留死刑,适用死刑有哪些限制?

3. 如何认识无期徒刑对犯罪分子的挽救改造作用?

4、剥夺政治权利在刑期和刑期计算方面有哪些特点?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量刑)       2学时)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  刑罚裁量的原则

第三节  刑罚裁量的情节

 

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量刑情节;

理解:量刑的依据和原则;

掌握:量刑的含义及其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

 

问题与思考:

1. 量刑的依据是什么?

2. 量刑的情节有哪些?

3. 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4学时)

第一节  累犯

第二节  自首

第三节  立功

第四节  数罪并罚

第五节  缓刑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刑罚裁量制度的具体构成;

理解:自首的分类;立功的分类;缓刑的适用条件;

掌握:自首的条件;数罪并罚的种类与原则;数罪并罚的方法。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累犯?累犯有哪些构成条件?

2. 如何掌握自首的构成条件?

3. 如何理解对累犯要从重,对自首可以从轻?

4. 我国数罪并罚采用哪些原则?

5. “先并后减”与“先减后并”的方法有哪些不同?

 

第十八章   刑罚执行制度   2学时)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第二节  减刑

第三节  假释

 

教学要求:

了解:刑法设立这些制度的意义。

理解:刑罚执行的原则

掌握:假释、减刑作为刑罚执行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减刑、假释?其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 缓刑、假释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3. 如何理解假释是有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

 

第十九章   刑罚的消灭   2学时)

第一节  刑罚消灭的概念

第二节  时效

第三节  赦免

 

教学要求:

了解:刑罚消灭的概念;

理解:时效、赦免的含义及其设立的意义;

掌握:时效期限及起算,时效的中断和延长。

 

问题与思考:

1. 如何理解设立追诉时效的意义?

2. 我国刑法中追诉时效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3. 什么是时效的中断和延长?

4. 大赦与特赦有什么差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