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多次提及教育,对过去五年进行了总结,对2018年的工作给出了建议。
李克强指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600多万农村学生。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4.3亿人次受益。
李克强强调,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李克强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李克强强调,要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李克强指出,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李克强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连日来,新葡萄8883官网AMG师生密切关注两会,热议教育话题,高度评价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对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把“两会”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中。
社会管理学院李爱萍教授表示,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将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作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心。一年之后,我们见证了一份优秀的依法治教成绩单:发布《关于实施第三期学期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加快实现学前教育双普目标,应对二胎生育高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上海、浙江率先启动全新“3+3”多元高考与录取模式,增强入学机会公平;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缩小地区高校发展差距;启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出台并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完成教育改革顶层设计;修订完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教育法规体系。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重点为发展学前教育,加强托育全程监管;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减轻城市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为贯彻落实这一新的工作任务,作为政法院校的教师,我们有责任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法》 《学校安全法》《家长教育法》的制定和《职业教育法》的修定,推进依法治教,为公平优质教育保驾护航。
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魏传成表示,总理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教育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要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教育工作既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党的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就迫切需要教育事业快马加鞭、先行一步,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以教育强国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强化使命担当,自觉做“四有”好老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努力铸就中国教育的新辉煌。
警务学院常务副院长蔡一军副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逐渐普及、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推动了公民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教育改革的成就不容小觑。
2018年政府教育工作的关键方向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拓宽教育配置。这需要政府不仅增加教育投入,亦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缩小地区教育差异、城乡教育差异,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们相信,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是梦,我国教育定会从“有学上”的机会公平阶段逐渐步入“上好学”的过程和结果公平阶段。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会以身作则,将两会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中。一是不断提升自我,充实专业知识,使自己紧跟专业潮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从业者;二是优化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来精准施教,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杨向东副教授表示,两会上,陈宝生部长提出尊师重道,提高教师待遇。作为基层的高校教师,深受鼓舞。多年来,各类学校,尤其市属高等院校针对目前的绩效工资制度,诟病居多。该制度已成为高校发展改革的瓶颈,成为制约教师活力的障碍。为此,要通过改革破除高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通过立法做到于法有据。
绩效工资的突破与改革,需要从法律层面理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对于高校的定位。将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定位事业单位,并将其与政府类事业高校等同,存在很大问题。高校在我国既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又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人保和财政部门的财政制度设计中,与一般的政府类事业单位混同,忽略了高校的特殊性。高校不应与一般的事业单位采取相同的政策,用绩效工资“一刀切”。二是高等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高软实力的关键。教育的投入是一个长期且见效慢的工程。目前,各国均将财政投入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且建立起了长期增长的有效机制。要高校发展,要学科占据国际地位,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和研发投入,这离不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绩效工资要考虑到教师研究研发、教育教研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成果的转换、教师培训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希望通过有效的立法及措施予以解决,促使上海市高等院校发展更上新台阶。
纪委监察室干事李坤表示,“教育改革”成为大会和各位代表的热议话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个出现在“部长通道”上,针对记者提出的“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引发的父母无法照看的难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诠释。此外,教育公平问题、弘扬传统文化以及义务教育等问题均成为此次两会的热点话题。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关乎13亿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关乎国家进步与民族复兴,推动世界教育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中国教育正在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让人人出彩的答卷。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职工,我深感使命在身、重任在肩。我们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我们要向优秀教师学习,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高职学院辅导员马莎莎表示,2017年夏天,我和同事对一些校外教育机构进行了走访调研,也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座谈会。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公立的校外教育机构,还是民营非营利性校外教育机构,他们对与学校对接,共同承担教育工作都充满了热情。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发布了10道“减负令”。但是,家长和学生将补课转至校外,花费大量金钱,焦虑不堪。一边是减负带来了课外时间,一边是家长拼命用补课来填充课外时间。而校外教育(及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家长们往往在挑选中眼花缭乱,叫苦不迭。与之伴随的,还有对“三点半难题”的抱怨。其实,“三点半难题”完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校外教育机构提供服务——学校配合”来解决。这样一来,既把学生从课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促其参加形式多样、体验丰富的项目,实现真正的减负。同时,又因政府采购,减轻了家庭负担,使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享受到同等的校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
上海对校外教育非常重视,已经在逐步推进这项普惠性的大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对校外教育的规范化推动,上海必将又一次成为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上海纪录片学院广播电视学1741班程敬欣同学表示,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方面也频繁出现问题。在小学中,由于放学时间过早,处于下午的三点半即许多家长还在工作的时间,导致许多孩子无法被家长接,而使许多托管机构野蛮生长。三点半问题的被提出反映出了教育中家校责任间的不匹配,这是发展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长提出,教育部已在着手解决,多个省市已发布多项适合自己的政策,比如:南京提出了弹性离校,学校可进行安排,弹性托管。政策的施行不是顺畅的,它往往需要多个行政系统的协商统一,以不破坏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同时,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来许多新的难题。政府已经有了长远的目光和对教育的充分重视。我们相信,政府所提出的“更厚实的红包”会落实到各处,让教育事业有更加蓬勃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741班应伟钦同学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改革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像此刻在大学校园写下这段文字的我,就享受了教育改革的种种好处,如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大众化等等。当然,当下的教育还有不少令人头痛的问题,就像这次两会再次强调的中小学教育要减负,更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块石头。十九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使中国教育的未来焕发更亮丽的光芒。打铁还需自身硬,惟有个人能力的强大,才能产生更多更有质量的社会价值。
法律学院知识产权专业1741班黎丰源同学表示,两会关注教育问题,是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从学前教育、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女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推广的必要性,都体现出了国家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管是从教育方式上,还是从教育所关注的方面,关注所涉及的范围之广,考虑之周全,作为学生,我感到非常欣慰。现如今,教育问题也已经被家长作为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日益关注和重视,并且教育所引发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引人深思。无论到什么年代,科教兴国都应当是国家发展的一大重要方针,都应当被重视并与时俱进。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兴国之要,好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报效祖国,有助于国家走上更加正确的道路、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上海纪录片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1741班刘婷同学表示,“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三点半问题”如何解决;山区深度教育扶贫攻坚战的实施;统筹建设“双一流”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因此有了“三点半问题”,但升学竞争恒定,减负是个系统工程。若只是一味缩短校内学时,则必然出现“课内不饱、课外来补”的现象,把学业推给了家长,其中压力可想而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课后三点半”时表示,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红包”。但津贴标准如何衡定,所谓“红包”可否解决实在的难题,我们还要期待具体的实施方法。我们相信“三点半”会不再是问题,而让下一代的少年不再承受“作业之重”。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743班阮欣怡同学表示,2018两会在教育问题上,依旧关注改革与发展,教育公平等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等地区实行了高考改革,实行了一年多考、减少考试科目等措施。这些改革给学生选择的机会,使自身优势最大化,也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是,改革是渐进式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政协委员提出建立减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我认为这对国家和个人的发挥都具有重大意义。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本科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状,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强,能够有效解决就业用工两难。如果政府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发展方式,引导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或综合类大学发展,那么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指日可待。
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201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