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金国华:影响民众心理年度事件发布 马航失联、外滩踩踏“上榜”

时间:2016-05-29浏览:313

    东方网记者程琦5月28日报道:今天上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联合发布了“民众社会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民众最关注是民生问题,占到了事件总体数量的58%,远远超过政治类(23%)、经济类(15%)等事件,尤其是涉及民众基本生活或是社会根基的事件,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马航MH370失联、外滩踩踏等40件“上榜”

 

  据了解,此次公布了2012-2015年共四年当中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共四十件。

  报告显示,2012年十大事件分别为中国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中国式过马路引热议、“双十一节”疯狂购物、“表哥”事件、五流浪男童“闷死”垃圾箱、白酒塑化剂超标、江南style走红、2012年世界末日预言、王石婚变引围观。

  2013年十大事件是,中央出台并推行“八项规定”、薄熙来案件公开审理、中国大部分地区严重雾霾、微信用户突破六亿、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温岭杀事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引热议、“单独”二胎新政策受关注、“双十一”销售额突破350亿、名人之子“李某某”强奸案。

  2014年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事件是“徐苏周令”四大老虎落马、马航马航MH370失联、首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阿里巴巴上市创互联网深化、昆明火车站恶性砍杀事件、香港占中事件、猎狐行动海外追逃、学生林森浩投毒事件、俄乌危机卢布暴跌、明星涉黄涉毒事件频发并发酵。

  2015年十大事件是外滩跨年*件、股市过山车震荡民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亚投行正式成立、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面两孩”政策、习马会、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北方雾霾。

  

    民生问题最受关注 军事科技类不“接地气”

 

  而纵观四年共四十个事件,民生类事件占到了事件总体数量的58%,远远超过政治类事件(23%)、经济类事件(15%)以及其他类事件(5%)。由此说明民众最关注的、或者对民众影响最大的始终是民生问题,尤其是涉及民众基本生活或是社会根基的事件,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会长金国华认为,虽然民生类事件的数量在四年事件的总体数量中接近六成,但就单一年份而言,政治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以最近的2015年为例,政治类事件和经济类事件占到全年事件数量总体的50%。由此说明民众对政治经济类事件的关注热情与日俱增。

  此外,民众对其他类别事件的关注明显不足。比如,与其他类别的事件相比,军事科技类事件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显得过于遥远,不够“接地气”。

  

    事件性质与民众情感成正相关 消极事件影响更甚

 

  社会事件对民众的影响往往存在积极或者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

  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会长金国华,根据报告我们需要注意的到,民众通过对积极事件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升心理感受,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有一部分积极事件都是由民众自己发现并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宣传扩散的,如“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等。因此,仍需要民众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

  而民众对消极事件的关注不可能停止,根据“厌恶损失”理论,往往消极事件对民众的影响更甚。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是,怎么样将事件本身的消极属性转化为事件后续处理结果的积极影响。

 

  网络传媒放大社会事件影响力 存在不利因素

 

  而纵观历年社会事件,有不少是网络途径率先爆料进而引起民众强烈关注的,其中明确标示通过网络传播的有,仅2012年就有“最美司机停车救乘客”、“中国式过马路引热议”以及“‘表哥’事件”等三项民生类社会事件。

  金国华称,现阶段,民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了解均以网络途径为主,如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这些平台的信息发布存在即时、便捷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诸如消息源不可靠、传播虚假新闻的不利因素。

  金国华表示,针对于影响民众心理的年度十大社会事件的发布,可以得出启示:军事类和科学类事件的宣传报道还需增加,而针对消极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力求公正,给民众一个真相。此外,还要额外主动加强各类事件的曝光时间,以及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应对。

 

    原文:http://sh.eastday.com/m/20160528/u1ai9401590.html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