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透过“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个更具创新活力、更显发展品质、更重民生福祉的中国将呈现在世界面前。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决胜小康,民生为大。
记者|应 琛
透过“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个更具创新活力、更显发展品质、更重民生福祉的中国将呈现在世界面前。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决胜小康,民生为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16年,全面小康决胜号角已经吹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勾勒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路线图——新常态下,发展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不仅要拿经济发展的数据说话,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透过“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个更具创新活力、更显发展品质、更重民生福祉的中国将呈现在世界面前。
指挥棒:创新驱动,引领五大理念
与往年不同,今年全国两会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审查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去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对于各地各领域而言,这个“十三五”注定不平凡。
开局之年,难在哪里?新葡萄8883官网AMG社会管理学院院长、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章友德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调整结构的任务很重,要想全国一起实现同步小康,压力很大。他直言,在改革转型压力下,“任务会更重,要求也会更高”,而“今年作为关键时期的开局之年,怎样开好局,就需要我们真正理解此次规划纲要的亮点在哪里。”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主席说:“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前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章友德认为,站在发展新起点的、转型中的中国所面对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在他看来,最大的难点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以GDP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转为五大理念下的发展方式。他分析说,“十三五”规划纲要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出台的,而且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理念的更新,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从规划纲要草案来看,其中也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章友德认为,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发动创新驱动“新引擎”需要友好的创新环境。“我们已经走过了依靠单纯的生产要素投入促成发展的历史阶段,现在到了要以创新构成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新阶段。”章友德进一步表示,政府要转变履行创新职能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放松管理的手,举好政策的旗,铺好创新的路。
正如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那样: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但最终,更需要强调的理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我们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从“人民生活”到“民生福祉”,一词之差,体现了政府发展理念的升华,表明着力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国家重点努力的方面。过去发展不平衡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百姓期待的回应。”章友德说。
命根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老百姓过去要“金山银山”,现在还要“绿水青山”;过去盼温饱,现在还要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还要求生态……
可以说,生态环境就是老百姓命根子,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章友德表示,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表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
而现在,规划纲要草案的开头就强调了,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的原则,同时,“绿色”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了一系列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5%;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将超过80%。
“十三五规划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所谓的绿色发展,远不止是城市多建草坪。”在章友德看来,付诸实践却是知易行难。它的难点在于利益的抉择取舍和政绩观念的矫正,“我们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已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在面临着:空气、水和食品的安全怎样保障,空气和水环境怎么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如何成为可能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时,我们甚至可以牺牲一点发展的速度,控制发展的规模,一定要拒绝带血的GDP,形成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
对于政府而言,平衡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更要有谋划长远利益的胆识:放弃这种高消耗、低产出的产业,就是要主动放弃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是自我割肉的做法,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我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是坚定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政府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而过去3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步推进。例如,“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效果欠佳,就是因为大气质量标准发生了变化。如今,主要污染排放物在原来标准基础上严格程度提高了近30%,此外还细化加入了空气质量PM2.5等刚性指标考核,地方政府必须把治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
“这些变化体现了政府不回避问题,迎难而上的决心。去年,我们还出台了最严厉的环保法。但是接下来我们更需要强化有效地去执行它,从国家,到企业,到市民,完善追责制度。”章友德表示,若真能如此,“美丽中国”的愿景将不再遥远。
钱袋子和大房子:
既要收入涨,又要实现住房保障人群全覆盖
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教育医疗,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过日子都离不开钞票。钱袋子能否越来越鼓,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规划纲要草案里有这么一个原则: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规划纲草案中则把促进增收分成了两大块。
一是要缩小收入差距,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二是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5575万人的脱贫攻坚任务。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精准扶贫既要兜住底线,又要不养懒汉。”章友德表示,“十三五”要让城乡居民都能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这些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在增加,而现在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行业缩小差距,要让人民的收入跑得过物价的上涨。”
或许,用“大房子”来概括社会保障有点不恰当,但居无定所又谈何幸福感呢?
此次,规划纲要草案专门提到了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要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其中明确,未来五年,我国将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2000万套。
“住房政策怎么出台,出台怎样的政策,需要在统筹城乡上下功夫。”章友德指出,农民工进城后如何保障他们的住房问题尤为重要,“各地政府已经在出台一些所谓的刺激政策来鼓励农民工买房,但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政策来配套和衔接,要明确这不光是为了去库存,更是为了改变农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方式,让他们不仅能买得起房,还能住得好,能够真正让城市变成他们温情且宜居的新家园。”
因此,规划纲要草案里也写道: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
书架子和药箱子: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顾名思义,所谓“书架子”就是教育。但凡是当家长的,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愿望成真时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而“成龙、成凤”靠的正是教育。而“药箱子”就是医疗卫生。坦率地说,这些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缓解,但依旧是不少老百姓心头之痛。
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要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过去一年来,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部分高校转型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明晰,教育资源分配日趋科学、公平。
今年,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多校划片、异地高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资源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等成为热议高频词。人们期待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完善城镇教育资源均等分配,向偏远乡村地区适度倾斜,努力减少地区和城乡差距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在教育方面,“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成了首要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要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这一次代表委员都在关注的就是城乡教育间的均衡,城乡间能够享有均等的教育发展资源。换言之,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这就需要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做到公平配置。”章友德举例道,比如可以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还有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让他们也能够接受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专业技能获取的教育。这对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章友德提出,在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同样需要创新,“我们要鼓励失败,包容失败,要允许犯错,否则就没有一种创新文化。我们要通过教育为创新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同样的,在医疗卫生方面,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概念,这就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还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章友德则认为,还需要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首先要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然后要做到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要在‘均衡性‘上下功夫,让大家的疾病防治,有实质性的变化。”
俩孩子和卷袖子:
鼓励生育的同时,不忘促进就业
“二孩政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结束了35年的一胎制政策,这对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
章友德表示,老龄化和少子化同时在拷问中国,“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出台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转变生育观念,为优化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做努力。另一方面,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章友德的建议是,可以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补短板’是‘十三五’的一项重点工作,要补上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短板,使百姓享受到更多获得感。”章友德说,还能用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养老问题,在基本养老基础上大力发展补充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险,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确保提供有效的养老产品与服务供给。
人们常用“卷袖子”比喻开工干活,延伸一点就是就业。安顿好了孩子和老人,对于更多的青壮年来说,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幸福感的基础。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作为最大的民生,未来五年,与GDP年均增长6.5%以上相对应的是,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将达5000万人。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有五类人可享受就业支持政策,包括:大学生,包括往届毕业就业遇到问题的和应届毕业生;失业、返乡农民工;困难企业具备再就业能力的职工;困难地区有就业意愿人员;确实有困难的就业人员。
另一方面,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要知道创新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激发经济活力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在GDP增速放缓情况下新增1300万人就业,保持就业市场稳定。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的亮点还有许许多多,它们折射出的是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样式。正是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与方法,揭示出“十三五”令人振奋的前景。